健康博览

附子理中汤

【处方】人参、白术、干姜(炮)、附子(炮.去皮),各二钱;炙甘草,一钱。【功能与主治】治中寒中湿,呕逆虚弱。【用法与用量】上作一服,水二钟,生姜五片,煎至一钟,食前服。如血少加当归(一钱),同煎服。

附子常用药对配伍整理分析

1. 药对名称: 大黄、附子 性味: 大黄:苦、寒。附子:辛甘、热、有毒。 归经: 大黄:归胃、大肠、肝经。附子:归心、脾、胃经。 功效: 大黄:泻热毒,破积滞,行瘀血。附子:回阳补火,散寒除湿。 主治: 1、腹痛便秘,手足厥冷。2、痛经,经闭。 配伍机制: 大黄苦寒攻下,荡涤胃

中医的望、闻、问、切

肝开窍于目,肝胆不好的,眼睛发干,发涩,无光泽,许多人甚至“猛眨”眼睛。其华在爪(指甲),也就是表现在指甲上,肝胆好,免疫系统好,通常指甲会比较光滑,有光泽,坚硬,否则是灰指甲,易断,或有真菌感染。还有肝是主筋(肌键)的,手背上的青筋暴露,代表肝胆不好,情绪上来看是易发怒的。有些人情绪说来就来,没说两句就拍桌子瞪眼的,通常是因为肝火太旺了,肝不好的人口味爱吃酸的,脸色发青的,暗无光泽。心脏(小肠)

卢崇汉谈“四逆汤”

四逆汤。四逆汤是扶阳的第一要方,在《伤寒论》中应用广泛,从太阳篇开始,直到三阴都在运用。四逆汤,在张仲景那里被定义为一个救里的主方。所以《伤寒论》有不少条文谈到“救表宜桂枝汤,救里宜四逆汤”。病到里了,危及到生命了,很重要的一个方就是用四逆汤。那么四逆汤为什么叫“四逆”,大家都知道,病到少阴的时候,阳气要亡失的时候,都有一个表现,就是四逆,也就是四肢冷。那么,是不是四逆汤的四逆就是指的四肢冷,而必

张仲景用姜有法度

张仲景用姜有法度苦研中医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用药法度严谨,尤重药物的炮制、配伍、煎法、服法等。现就其用“姜”规律,初析如下。炮姜与姜汁的运用仲景根据“辛甘发散为阳”的经旨,提出甘草干姜汤以复阳气,方中干姜炮用,重在温中,取其守而不走,所以《伤寒论》说:“伤寒脉浮,自汗出,小便数,心烦,微恶寒,脚挛急,反与桂枝欲攻其表,此误也。得之便厥,咽中干,烦躁吐逆者,作甘草干姜汤与之,以复其阳……”方中甘

附子古方95首 - 扶阳要药论附子

附子古方95首转自傅文录《扶阳要药论附子》1、少阴伤寒,初得二三日,脉微细,但欲寐,小便色白者,麻黄附子甘草汤,微发其汗。麻黄(去节)二两,甘草(炙)二两,附子(炮,去皮)一枚,水七升,先煮麻黄去沫,纳二味,煮取三升,分作三服,取微汗。(张仲景《伤寒论》) 2、 少阴发热,少阴病始得,反发热,脉沉者,麻黄附子细辛汤发其汗。麻黄(去节

二十四节气养生要旨(处暑)

二十四节气养生要旨(处暑)【处暑养生6要点】要点1:早睡早起,睡好子午觉,保持充足睡眠处暑节气正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,自然界中阴气增强,阳气减弱,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,“秋乏”也就随之出现。而睡眠不仅可以消除疲劳,还能使大脑、身体得到充分休息,是养生美容的重要方法之一,应充分利用睡眠来调养身体要点2:多喝水、多喝粥,预防秋燥美容颜处暑后,天气较为干燥、少雨,人体会因此不适,发生诸如皮肤紧绷、起皮脱

胃肠疾病奇方---半夏泻心汤

半夏泻心汤是半夏类方中治疗胃病的专方,它在泱泱中华大地上久经考验,因为中国本就是一个胃病大国嘛。半夏泻心汤的方证可以简略到用六个字就能概括,哪六字?那就是“上呕、中痞、下肠鸣”。 这是一张治疗上消化道炎症的古方。遥想仲景当年,军阀混战,饥荒连年,百姓生活极端困苦。饮食不调,颠沛流离,惊恐不安,患有胃病的人必定很多。临床多表现为上腹部痞痛、或食欲不振、或呕吐腹泻等。这就是古代所说的痞症。张仲景经验,

从面部和手看妇科病

没有事情的时候掐掐自已身上的穴位,所谓痛则不通,通则不痛。哪里痛就掐哪里,多掐几次就不痛了,血脉也就通了,让自已的血液正常流通。养生其实好简单的,没有那些怕困难的朋友们说的哪么难。祝愉快。跟我学习易经养生术防病治病,学习的过程就是诊疗的过程。学会了病也治好了。很有成就感哟。

【养生妙招】祛湿,重在升脾阳

避风如避剑,这也是一句老话了。《黄帝内经》“病机十九条”里开篇就是“诸风掉眩,皆属于风”,这样的话这本书里还有很多,“风者,百病之长也”,或者是“百病之始”。风无处不在,虽为春天的主气,但又无时不有,伤人则从表皮、肌腠、经脉、骨骼、五脏六腑,哪里都能伤到。风邪为阴邪,当然最伤阳气,先使皮肤卫阳不固,所以伤风必恶风,接下来就该是令人振寒、汗出、头痛、身重、恶寒、憎风,总之,全身都不舒服。所以,古人很